作文素材:42人获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

 作文素材:42 人获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

 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主席令 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70 周年之际授予42 人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

  根据主席令,授予于敏、申纪兰(女)、孙家栋、李延年、张富清、袁隆平、黄旭华、屠呦呦(女)“共和国勋章”。

  授予劳尔·卡斯特罗·鲁斯(古巴)、玛哈扎克里·诗琳通(女,泰国)、萨利姆·艾哈迈德·萨利姆(坦桑尼亚)、加林娜·维尼阿米诺夫娜·库利科娃(女,俄罗斯)、让-皮埃尔·拉法兰(法国)、伊莎白·柯鲁克(女,加拿大)“友谊勋章”。

 授予叶培建、吴文俊、南仁东(满族)、顾方舟、程开甲“人民科学家”国家荣誉称号;

 授予于漪(女)、卫兴华、高铭暄“人民教育家”国家荣誉称号;

 授予王蒙、秦怡(女)、郭兰英(女)“人民艺术家”国家荣誉称号;

 授予艾热提·马木提(维吾尔族)、申亮亮、麦贤得、张超“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

 授予王文教、王有德(回族)、王启民、王继才、布茹玛汗·毛勒朵(女,柯尔克孜族)、朱彦夫、李保国、都贵玛(女,蒙古族)、高德荣(独龙族)“人民楷模”国家荣誉称号;

 授予热地(藏族)“民族团结杰出贡献者”国家荣誉称号;

 授予董建华“‘一国两制’杰出贡献者”国家荣誉称号;

 授予李道豫“外交工作杰出贡献者”国家荣誉称号;

 授予樊锦诗(女)“文物保护杰出贡献者”国家荣誉称号。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获得“人民教育家”国家荣誉称号的于漪、卫兴华、高铭暄,听听他们在各自领域坚守奋斗的故事……

  于 漪

  于漪,女,汉族,中共党员,1929 年 2 月生,江苏镇江人,上海市杨浦高级中学名誉校长,曾任全国语言学会理事、全国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副会长。她长期躬耕于中学语文教学事业,坚持教文育人,推动“人文性”写入全国《语文课程标准》。主张教育思想和教学实践同步创新,撰写数百万字教育著述,许多重要观点被教育部门采纳,为推动全国基础教育改革发展作出突出贡献。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先进工作者”“改革先锋”等称号。

 站上讲台就是生命在歌唱 于漪是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语文教师,她以人民教师的初心和改革创新的精神不断推动语文教育的发展。1977 年于漪重返讲台,并在电视直播中讲授一堂名为《海燕》的语文课。“选择讲《海燕》,就是因为我相信文章里的那句‘乌云是遮不住太阳的’,我相信一个奋进的时代就要到来。”“回归”后的于漪以强烈的使命感潜心钻研语文课堂,整个教学生涯中她共开了近 2000 节公开课。“在我的课上,学生光做听众不行,也不能只关注成绩好的学生,而是要让每个学生都成为‘发光体’。”于漪率先倡导将“我讲你听”式的线性教学结构改为网络式、辐射性的互动教学,在语文教学中产生广泛影响。

 从课堂授课到教育改革,从呼吁“教文育人”到倡导“弘扬人文”,从培养学生到培养老师,于漪倾情投入到改革开放进程中,为教育事业贡献智慧和力量。时至今日,90 岁高龄的于漪依然在忙碌着。“教育是滴灌生命之魂。老师教历史风云、天地人事,目的不是让孩子学会应对考试,而是唤醒他们的生命自觉,点亮生命之火。”

 卫兴华

 卫兴华,男,汉族,中共党员,1925 年 10 月生,山西五台人,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系原主任、教授,曾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经济学科评议组成员。他是我国著名经济学家和经济学教育家,长期从事《资本论》研究,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作出重要贡献,主编的《政治经济学原理》教材是全国影响力和发行量最大的教材之一。他提出的商品经济论、生产力多要素论等,在经济学界影响广泛。荣获孙冶方经济科学奖第一、二届论文奖。

 求实唯真的理论自信 六十多年的学术生涯中,卫兴华一次次为坚持、维护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发声。“展开理论交锋,与我所经历的经济、社会和政治生活的历史以及由此形成的志向和抱负特别是信仰相关。”卫兴华曾在自述文章中写道。卫兴华的理论贡献不仅在于准确解说和应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学说,更重要的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探索,较早对我国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必要性和社会主义国有企业之间可进行竞争进行了论证,提出经济体制改革不应限于管理体制改革,还应探求公有制经济和按劳分配的实现形式。

 94 岁的卫兴华病痛缠身,但其研究的步伐并没有停下来,几乎每年都有论著问世,在 CSSI 检索中发表的经济学论文数量多年居中国人民大学之首。他曾说:“我不赞同流行的什么老年同志要发挥余热的话,余热,表示炭火燃尽了。而我还在继续燃烧呢!”

 高铭暄

  高铭暄,男,汉族,中共党员,1928 年 5 月生,浙江玉环人,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中国刑法学研究会名誉会长。他是当代著名法学家和法学教育家,新中国刑法学的主要奠基者和开拓者。作为唯一全程参与新中国第一部刑法典制定的学者、新中国第一位刑法学博导、改革开放后第一部法学学术专著的撰写者和第一部统编刑法学教科书的主编者,为我国刑法学的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作出重大贡献。

  认准刑法学 毕生去追求 作为自始至终参与刑法典创制的唯一学者,高铭暄见证了新中国刑法建设的每一步,并成就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孕育和诞生》这一探寻法条原意的力作。在推动刑法走向国际化方面,倡导成立国际刑法学协会中国分会,倡导关注国际刑法研究,并在人大

 开设全国首门国际刑法专题课程。尽管如今的高铭暄是人们口中的刑法学泰斗、著名法学家,而他最珍视的还是那三尺讲台。“我选择了教书育人,就矢志不渝。”自 1984 年 1 月成为我国刑法第一位博士生导师以来,已经培养了 67 位刑法学博士生。

 “我年岁已大,但心不老,愿意继续工作。”在 91 岁的高铭暄心中,工作仍然占据重要地位。“只要我们的国家富强,有影响力,有吸引力,刑法学就会做大做强,不会矮人一截”,刑法学应该成为一门显学。2015 年,当高铭暄成为首位获得国际社会防卫学会授予的“切萨雷·贝卡利亚奖”的亚洲人时,他考虑再三,用自己并不熟练的英语作答谢辞,“这份荣光不仅仅属于我个人,首先属于我的祖国,属于中国刑法学界”。

 |

 |

推荐访问:国家 作文 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