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评价,(2)

 教学评价,一般应该包括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两大块,只有教师评价没有学生评价,显然是不全面的,欠缺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效果反馈;只有学生评价没有教师评价,更是本末倒置,捡了芝麻丢了西瓜,远离教学评价的正确轨道,难以达到以评促教的目的。

  有人会说,教学活动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教是为学服务的。课堂教学效果好不好,优不优,学生最有发言权。这话没错,但更具体更准确地说,应该是:教师是教的主体,学生是学的主体,教师的教只是引导学生的学,却不能代替学生的学,不能完全反映学生的学。由教师的教到学生的学,中间有一个接收、选择、认可、接受、吸收、消化的过程,教师的教并不必然反映学生的学。学生虽然也是主体,但只是学的主体,并非教的主体。而且,学生只是一个学习者,只能以自己个人的主观感受来评价教师的教,却无法从教育规律、教学原理的科学性,无法从学科的专业性角度,对教师的教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此外,学生评价老师,往往受到个人感情、心理因素的影响,受到自身知识水平的影响,受到课程学习态度、学习兴趣的影响。同样一堂课,如果学生喜欢,感兴趣,认为对自己有用有益,即使教师的课讲得不怎么好,也会得到学生的认可和好评。反之,如果教师的课本身讲得非常好,但如果学生不喜欢,对教师本人有某种成见、偏见或意见,心理上产生排斥,则很可能给教师一个差评,甚至最低分。特别是那些平常对学生要求严格、近乎苛刻的教师,很难得到学生的公正评价。

 即使教师评价,也应主要听取同专业教师特别是高年资高职称高学历教师的评价意见,因为他们才是真正的“专家”,因为他们才能从专业和教学相结合的角度做出客观公正评价。因为教学不仅仅是一个方法问题,一个形式问题,也不仅仅是一个表现、展示、作秀的问题。任何教学方法、教学手段都要建立在内容的科学性基础上,应充分考虑课程的性质和特点,让教学形式为教学内容服务,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为教学目的、教学效果服务。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能一味追求趣味性、故事性,教学必须联系学生思想实际、知识实际、生活实际,但不能屈服于学生的任何要求,更不能完全迎合学生的偏爱口味。学生毕竟是学生,是受教育者,心智尚未完全成熟,在评价教师教学时,往往不是从课堂教学本身的效果来评价,而是掺杂了太多个人私利恩怨。

 让学生评价教师教学,迫切需要加强正确引导,引导学生从课堂教学的准备、组织、管理、控制,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从课堂氛围、师生互动、效果反馈等,进行综合评价,确保评价的科学性、准确性。

 一句话,学生评价教师不可缺,不可少,但学生意见只供参考,并非标准。学生在教学评价中,永远只是配角,而非主角。

推荐访问:评价 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