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教学主张:

 我的教学主张:

 新课程教学更应该让学生了解学科特点和思想方法 顾松挺 浙江省镇海中学化学组 315200 摘要

  化学学科的特点和思想方法是化学学科学习的灵魂和精髓,离开了学科特点和思想方法,一门学科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化学学习就失去了重心和依托,学生的化学学习就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困难。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我们要重新认识新课程中学化学的课程目标、教学方式和手段、教材地位,更要研究如何在化学教学过程中突出化学学科的特点和思想方法。我们应该进行讨论,作一些尝试,努力帮助学生充分认识化学学科的特点和思想方法。本文介绍中学化学学科特点和一些重要的思想方法,供大家参考,启迪思考!

 关键词

  新课程

 化学教学

 学科特点 思想方法 前言 教学过程中,经常有学生说“化学很难学”、“记不住”、“不想选化学”、“化学很有趣,就是考试考不好”……;而经常听化学老师们说“课程改革改来改去,使得我们不知道怎么教、教什么”、“如何把握要求”……。这些言语反映出目前我省中学化学课程和教学改革过程中,传统的教学策略和手段收到了极大的挑战,人们在思想上和潜意识中对化学学科及中学化学课程的认识失去了重心。正因为不少的老师和学生简单地将化学基础课程看做一门“要考试的学科”,因此,他们重视研究教学内容和要求的调整、考试命题规律和风格的变化,重视学生对化学知识和解题能力的学习和提高,擅长多记多讲多练、多买资料、多考试、……。他们忽视了学科的特点和思想方法!

 1. “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并不是不需要知识传授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提出“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为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课程目标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 个维度进行阐述,突出了“学生的发展”这一宗旨和核心理念,体现了教育过程的人文情怀和教育目标的人本主义倾向。相对应,《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对高中化学课程“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做了详细诠释。我国很多省份高校招生考试也进行了改革,有些省省份实行了选考制度,尊重学生的选择权,无疑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有利于减轻学生学习的负担。

 但是,“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并不能理解为“不需要知识传授”。任何课程目标或教学目标的达成都离不开具体学科知识、原理和方法的学习。没有具体内容的学习,学生的情感得不到体验,人生观、价值观无法形成。中学化学课程从属于基础教育课程。化学知识的学习是基础和根本。没有化学知识的学习,谈不上化学技能的形成。“知识和技能”目标不能很好地达成,其它二维目标也不可能高质有效达成,更谈不上提高公民化学素养。

 学生的个性选择和终身发展应该是在学科学习基础上的个性化的特长发展,而不应该是“学”和“不学”之间的简单选择。如果人们一味重视教学形式上的改变,一味强调学生的个性选择和发展,而忽视了学科的基础知识和能力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或忽视了学科的思想方法的熏陶,这门学科的学习也就可有可无,失去了学习的意义。

 2. 了解化学学科 特点 是学生学好 化学的前提和保障 了解化学学科的特点首先要了解化学学科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其次要了解化学学科的研究对象和内容、研究方法和手段,以及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的问题的重要思想和方法。

 化学作为自然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变化以及合成,主要在分子、原子或离子等层次上研究物质本身和物质之间的转化条件,以及物质转化过程中的能量关系。

 从研究对象来看,化学学科立足于物质结构的分子层次,着眼于探索分子运动和变化的规律。它得研究领域是微观的,但又是客观的。我们学习化学,要将宏观的化学现象和化学事实与它们的微观本质联系起来。

 从学习和研究的方法上看,化学以实验为基础,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它借助实验手段控制、变革、观察自然现象和过程,通过经验材料、观测数据等,直接与运动着的自然现象和过程相联系。化学的学习对象和研究方法具有很强的时代性,不断地发展变化,不能墨守成规。我们要学习化学学科不同历史背景下的研究成果和研究手段,学会继承和创新。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化学在科学研究和社会生活、生产领域中的地位越来越高,使命感也越来越强,研究和应用领域日益广泛。化学已发展成为一门中心学科,材料、能源、环境保护、农业、生命科学都离不开化学。化学学科自身的发展,及与其它学科的渗透和交叉越来越复杂,产生了上百种门的学科分支和边缘学科,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化学学科在不断发展,发现、合成的化学物质种类以数量级递增,研究的领域不断深入,手段日新月异。

 对于高中学生和老师,还应了解中学化学课程的特点及其对中学化学的内容和要求,毕竟中学化学课程,算不上专业的化学学科专业课程。除了将来从事专业化学的,大多数没有必要全面系统地学习化学学科专业知识。因此,现有的新课程中学化学教材中,所选编的化学知识都是最基础的,但选材广泛,尤其突出了贴近生活和生产,以及学科发展的时代性和实用性,代表性知识也只能犹如蜻蜓点水,淡化化学学科知识内容的系统性,注重常识性化学知识。

 比起其它学科内容,中学化学新课程知识点和基本概念较多而显零碎,缺乏整体性;化学规律反例多,全凭记忆;再加上化学学科理论本身微观本质与生活经验相差甚远,这也无疑为中学化学课程的教学实施带来了障碍。其实,化学学科本身与其他学科(如数学、物理等)相比,也是很年轻的学科,很多的理论存在缺陷,依然需要不断修正和完善。因此,中学化学课程中知识内容的系统性差是必然。

 以上两个方面的客观因素,再加上课堂教学课时的限制,我们学习化学知识和技能难以深入提高。我省虽实行高考选考制度,一部分不选化学的学生只要参加学业水平考试,对化学知识技能的要求不高。但依然有约三分之二的学生面临这样的问题。因此,我们老师和学生要认识到这些问题,要了解中学化学知识内容的特点,寻找合适的方法,针对性地设法克服其中存在的问题,才能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

 3. 对化学学科知识的学习思路和方法进行指导,才是真正的“为了学生的发展” 学生了解中学化学的核心知识内容及侧重点,学习化学才能有的放矢。

 化学学科以实验为基础手段,通过对化学事实和表象的研究,反映物质及其变化的本质。

 中学生学习化学,首先要学会如何实事求是地描述和理解记忆一些重要的化学现象、化学事实。这就需要我们逐步掌握科学、规范、系统化的化学术语及化学符号,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其次,我们要学会如何使前人研究的化学事实再现出来,如何设计实验方案,如何分析推理使科学合理的假设得以科学的验证。这就需要我们有一定的实验设计和实验操作能力,能够正确使用各种常见的实验仪器,正确选用化学药品,并且按照一定的正确操作程序进行规范操作和观察记录,也要掌握分析可能出现的异常现象及其原因的基本思路。

 以上两点虽然比较具体形象,大多数属于描述性内容,但是它们却是化学所特有的,而且十分重要,是化学的根本和基础。

 要学好化学,还必须理清头绪,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思路进行分类、归纳和总结。一般,我们将化学知识分为六大块,即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化学用语、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有机化学基础、化学计算及化学实验。

 我们应该认识到各块内容有不同的侧重点。如基本概念的学习比较注重它们所对应的化学事实的本质特征;基础理论注重化学事实之间的内在本质联系;化学用语是学术交流和记录的工具,特别注重统一规范化性;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和有机化学基础是化学理论的血和肉,以定性要求反映物质的组成及种类变化,注重它的具体、形象和全面真实性;化学计算从定量要求反映了物质的结构、组成、变化之间的关系,它以化学概念和理论为基础,注重准确性和数据处理的技巧性。

 我们应该采用合适的方法和思路来学习各块知识。从学习的角度来讲,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和有机化学基础知识是最有规律可寻的。一般,元素及其化合物按“元素→单质→氧化物(氢化物)→存在”的思路,而具体的单质或化合物按“结构→性质→用途→制法”的思路,再结合元素周期律,我们就可以比较容易地把元素化合物知识形成一个整体知识块来理解记忆。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的规律性更强,达到反应条件后,有机物的变化仅仅是官能团的变化,其它部分一般是不变的。掌握了这些思路和规律以后,我们学习化学就不觉得那么零碎了,还是存在着不少的规律。

 也许,新课程高中化学对以上各块知识内容的要求并不高也并不全,但是化学学习的知识框架不可缺少。正如门捷列夫当初的元素周期表,有很多空缺,但是其对后续研究和发现的指导意义是十分重要的,效果也是十分显著的。学生对化学学科知识的学习思路和方法的指导是不可或缺的,有利于学生以后更好地学习和提高。这才是真正的“为了学生的发展”。

 4 、化学学科的思想方法是化学学科 学习的灵魂和 精髓 在知识剧增的时代,化学学科在加速分化的同时又在加强综合,这不仅使化学知识总量急剧增长,而且还使化学学科知识不断推陈出新。如何以学科的本质和核心来整合学科知识体系,克服知识的片段化和“短暂性”,解决现代知识和学生学习知识内容的“过量”问题,就成为课堂教学深化课程改革必须面对的一个重大课题。解决这个课题的一种选择就是基于学科思想方法整合学科知识和能力的学习提高。这种选择对于我国当下正在向纵深推进的课程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思想好比火星,一颗火星会点燃另一颗火星”。知识、思想和能力是学科教学的三大要素,学科思想方法则是学科教学的精髓和灵魂,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知识储存和能力发挥的状况,同时在学生以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发挥着作用。

 布鲁纳(J.S.Bruner)也曾指出:“学生对所学材料的接受必然是有限的,怎样能使这种接受在他们以后一生的思考中有价值?回答是:不论他们选取什么学科,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他认为,“掌握某一学术领域的基本观念,不但包括掌握一般原理,而且还包括培养对待学习和调查研究、对待推测和预感、对待独立解决难题的可能性态度。”其实,布鲁纳所指的“基本观念”和“可能性态度”也就是学科的基本观念和思想方法。

 如果中学化学的教和学仅仅停留于知识体系的掌握和解题技巧的训练,学生就只能获得学科的表层结构,而不能理解学科的思想方法,从而使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创造性思维和学科综合素养成为一句空话。

 作为学科教学的精髓和灵魂,化学思想方法体现了知识的本质和价值,反映了化学知识内在的规律和特点,是从某些化学学习和研究实践中提炼出来而被反复证实的最本质的认识,是化学知识结构的组织线索和转换依据,是化学知识体系、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和能力发展三者之间的核心枢纽,但又

 常常蕴含于化学概念、原理、规律等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因此,在任何中学化学的教材中无法直接体现。若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没有接受科学的学习指导或无数次的总结和反思,将无法感受和体验;如果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科学合理的总结和反思,学生就会形成自己特有的认识和态度感知,进一步升华形成思想方法,对后续的学习将带来不可估量的积极意义。

 5、化学课堂应充分重视学生对化学思想方法的感知和熏陶 课堂教学中,教师设计的教学环节及其对学科学习思想方法的重视程度会影响学生对学科的认识水平和学习思想方法的掌握程度,这决定了学生对化学学习的效率和质量,还会直接影响学生的选课、选考和发展志向。因此,我们在课堂上应充分重视学生在化学思想方法方面的感知和熏陶,为他们的学习和发展提供最真实的依据和参考。

 一般来说,化学教师在教学中经常提到“德育思想”和“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的教育,但总是停留在语言措辞上,没有深入落实到知识、原理和方法的形成过程中。学生学习知识和方法的背景也总是停留在理想、单一的情景和背景下。而学生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包括习题、试题、课题等)总是复杂的、综合的,这就需要学生要有一种将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进行综合分析、应用的能力。没有更高层次的思想和方法的指导,学生对所要解决的问题将无从下手。

 如分析“冰醋酸中不断加水时溶液中 H + 的浓度变化”时,很多学生到了高中的最后阶段,依然只知道结果“先增大后减小”,但分析过程的理由总是含糊不清。这也体现了我们学生的学习停留在知识层面,没有上升到思想方法的层面。其实,这个问题蕴含了辩证唯物主义哲学思想对分析问题的三大观点。一,这个问题有多个因素,如温度的变化、溶液体积的变化、H + 数目的变化等,这就体现了全面的观点;二,如果散热较快,可以忽略温度的变化,开始阶段,加水促进电离使 H + 数目增加的程度大于溶液体积增加的程度,因此 H + 浓度增大,这就体现了主要矛盾决定事物结果的观点;三,加水到一定后,加水使溶液体积的增大的程度超过了 H + 数目增大的程度,这也就体现了“事物是发展变化的”观点。由此可见,如果没有一定思想和方法论指导,具体的分析问题和昂变得艰难解决问题的过程。

 化学教学和学习的过程中,诸如此类的问题很多。相对的思想、守衡的思想、量变与质变的思想...

推荐访问:教学